新诗的纯诗化与大众化

核心提示:诗歌确实有向庸俗化发展的趋势,比如当代所流行的“梨花体”和“乌青体”,更是拉低了诗歌的品味。像以上两种诗体,人人皆可一挥而就,照这样发展下去

诗歌确实有向庸俗化发展的趋势,比如当代所流行的“梨花体”和“乌青体”,更是拉低了诗歌的品味。像以上两种诗体,人人皆可一挥而就,照这样发展下去,诗歌越来越大众化,越来越庸俗化。但我要说的是,诗歌的大众化并不意味着庸俗化。



自古以来,诗歌就代表着一种高雅,属于阳春白雪。《诗经》和《楚辞》历经两千年而不衰,尤其是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并称“风骚”,成为了高雅文化的代称。唐诗宋词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人人皆知诗歌属于高品味的艺术,一些优美的诗词读过之后唇齿生香,是现代的流行歌曲所无法比拟的。

诗歌大众化是有好处的,起码说明了人们对诗歌的热爱。一个人的水平有高有低,你可以欣赏当代高水平的诗歌啊,何必在意那些差的作品呢!再说了,一个人的水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写诗的不断深入,水平会大幅度提高的。当代诗歌只有数量上去了,才有可能出现高质量的作品。

就拿唐诗来说,全唐诗一共五万余首,其中的经典作品不过三百多首,大多数诗歌都很一般,有很多甚至很庸俗。但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都是最为经典的作品,这就给我们一种错觉,唐诗是高大上的东西,是不可超越的。拿当代的低水平作品和《唐诗三百首》做比较,显然不合适。

诗歌大众化意味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说明了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业余时间创作或者写作诗词,比看一些无聊的肥皂剧和脑残的娱乐节目要高雅的多。诗歌的大众化代表着诗词的繁荣,随着古典文化的回归,诗词定能重现昔日的辉煌!

略谈浅见:一、提法不妥,大众化是层面,庸俗化是层次,不能同一而论。

二、诗歌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文化众芭中的一朵。大众喜欢、热爱,是文化蒸腾的现象,难能是普及。可喜可贺。逐步提高,以量求质,妙句定出,佳作必生。

三、作者年龄不一,受教程度不同。社会认识有异,词句环境所成。文言俗语同在,不能界定水平。赵树理怎能与曹雪芹同议,孙黎怎能与莫言共评?李白不能与贺之章共竞,因为时代不同、受教不同。

四、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产生是时代,接受是大众。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己说清。时代当有时代歌,现代语言现代情。不要轻言誉诗歌,一句诗歌一句情。

上一篇: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美团股票 跌,美团股票还有希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