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不会不了了之的。
中科院,中国最高学术机构;中科院学术道德委员会,中国科学家科研良知的底线。如果在其发表正式调查通报之前,学术不端实名举报事件有可能不了了之;通报发表之后就难说了。
对于学术不端是否属实,最高学术机构当然可以一锤定音,但是,应建立在公正客观的调查基础上,而调查本身是否客观公正,应经得起公众质疑。公众虽然不懂专业的科学研究课题本身,但是不妨碍其对办事程序合理性的认知。比如,这次道德委员会的专家们要对自己的领导——道德委员会主任作出裁判,就很为难,结果当然也很难看。
事关重大,应当审慎。当事人回避只是一个末节,主要环节是组成联合调查组,由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领衔,假以时日,展开深入调查,领衔人对最后结果签字负责,及时向社会公开。21日科学院通报发出,立即引来举报人再次实名举报,其中必有蹊跷。如果真的想解决问题,就应该启动第二轮调查。如今官方以先前已有通报为由,声明一切就此打住。真的打的住?这个声明,轻了说是办事草率,重了说是程序不合,严重的,是叫人怀疑有人在遮掩,不想解决问题。
本来举报者本人就是业内大咖,不好忽悠,却有不少网友预感会不了了之,因为“独虎不敌群狼”。个人认为,现在吃相有些难看了,既然已经摊开了,再捂回去,更难看。所以相信不会不了了之的,孰是孰非,会有一个了断。
这次论战影响极大,必须分出对错。解决科技造假剽窃等顽疾就需要这样的论战。不分清是非就不能解决我国目前科技成果量多质次的问题,就不能扫清我国成为创新国家的障碍。鼓励双方公开论战,鼓励公众关注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