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为什么中国撤军,中印边界的最新情况

原标题为:中印边境之战,毛泽东为何决定:中国单方后撤,放弃藏南

早在朝鲜战争时,印度就开始侵扰中国边境,毛泽东不想东西方同时树敌,对印度一直采取忍让态度。

1959年,印军不断入侵蚕食中国领土。当年8月在中印边界东段的朗久发生双方军队第一次武装冲突,10月印度又在西段挑起空喀山口冲突,大规模冲突一触即发。

1959年11月,中国政府高层在杭州举行会议,讨论如何避免中印边界冲突。

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雷英夫提到,避免冲突的困难与一线指挥员的要求时,毛泽东插话说:“两军的边防战士一天到晚鼻子对着鼻子站在那里,手里都拿着枪,一扣扳机,子弹就会打死人,冲突怎么能避免呢?”

毛泽东因此提出实行隔离政策,双方各自后撤20公里,“如印方不干,我单方后撤。”

中国确立隔离后撤政策后,周恩来总理于1959年11月7日致函印度总理尼赫鲁,建议中印两国军队立即从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脱离武装接触,同时建议两国尽快举行会谈。但是,尼赫鲁拒不接受,反而认为中国软弱可欺。

在尼赫鲁拒绝中方建议之后,毛泽东决定:中国军队单方面从中印边境后撤20公里。

为了避免冲突,1960年1月,北京又下令前线部队采取一系列非常措施。在中方实际控制线20公里内不开枪,不巡逻,不平叛,不打猎,不打靶,不演习,不爆破;对前来挑衅的入侵印军,先提出警告,劝其撤退,劝阻无效时,才依照国际惯例解除其武装,经说服后,发还武器,让其离去。

然而,中国单方面后撤后,印度不但没有丝毫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向中国境内进攻。

1960年4月,周恩来飞赴新德里与尼赫鲁会谈,尼赫鲁反而再次要求中国把约12.5万平方公里(比中国福建省面积还大)的领土划给印度。

1961年,中国政府又多次向印度提出和谈建议,但印度一再拒绝,并且将其边界从富庶的平原地区向险峻的中国西藏高原推进。

进入1962年,局势越发紧张。当年6月,印军加快武装入侵中国的速度,东段已越过麦克马洪线,进入西藏山南的扯冬地区。截至1962年8月底,印军在中国境内部署了100多个据点。

为了对中印边界问题做出决策,1962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在中南海召开。周恩来建议立即进行自卫反击作战,大家一致同意。

毛泽东说:“多年以来我们采取了许多办法想谋求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印度都不干。蓄意挑起武装冲突,且越演越烈,真是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只有奉陪了,来而不往非礼也。俗话说不打不成交,也许我们反击一下,边境才能安定下来,和平解决边界问题,才有希望实现。但我们的反击仅仅是警告惩罚性质,仅仅是告诉尼赫鲁和印度政府,用军事手段解决边境问题是不行的。”

这段话显示,当时发动自卫反击战,只是为了安定中印边境,实现和平解决边界问题,未打算收回被印度蚕食的领土。

当时,毛泽东非常担心打不赢印度。他说:“最坏的结局无非是印度军队侵占了我国的领土西藏。但西藏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这是世人皆知,天经地义,永远不能改变的。总有一天,我们会夺回来。”尽管其他人都认为能打赢,但毛泽东仍一再强调,“我们没有同印度作战的经验,千万不可麻痹大意。”

1962年10月20日,中印战争爆发,中国军队彻底击溃缺乏准备的印度军队,战争仅持续了一个月,以中国单方面主动停火主动后撤结束。中国仅占据西段阿克塞钦地区(面积约3万多平方公里),那是连接中国新疆和西藏的重要战略走廊;放弃了东段富饶的藏南地区(面积约9万多平方公里)。

1962年11月21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中国边防部队从1959年11月7日存在于中印双方之间的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在东段,中国边防部队虽然至今是在传统习惯线以北的中国领土上进行自卫反击,但仍准备从目前的驻地撤回到实际控制线、即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北,并且从这条线再后撤20公里。在中段和西段,中国边防部队将从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

印度人的目标就是麦克马洪线。中印战争的结局却是中国战胜后在麦克马洪线的基础上再后撤20公里。打赢了还主动后撤,这样的抉择着实令人费解。

其实,后撤是毛泽东战前就已经决定的。为什么不是后撤10公里或30公里,而是后撤20公里,也是毛泽东战前决定的。战前印度没有后撤,中国单方后撤。中国打赢了战争,继续单方后撤。

中国政府在声明中提到“中国边防部队从1959年11月7日存在于中印双方之间的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1959年11月7日,正是前文提到的周恩来致函尼赫鲁建议中印两国军队从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的日期。

无论是战前还是战后,中国一直希望印度能够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并一再让步。但事与愿违,中国军队后撤后,印度趁机再次侵占中国藏南地区(印度称东北边境特区)。

1972年印度将东北边境特区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1986年升格为邦,次年宣布成立阿鲁纳恰尔邦,完成吞并这片领土的全部法律程序。这便是中印边界问题长期难以解决的症结所在。

1963年2月,在听取中国前线总指挥、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汇报中印战争情况时,毛泽东这样评价中印战争:“打了一个军事政治仗,或者叫政治军事仗。这一仗,至少可以保持中印边境10年的稳定。”事实上,从1962年至今,中印边境一直保持着“不稳定的和平”。

最近,中印两个拥核邻国在边境持续进行数十年来最激烈的军事对抗,随着自1975年以来首次发生造成人员死亡的边境冲突,这种“不稳定的和平”也已经岌岌可危了。

阅读是一种修养,分享是一种美德,收藏是一种习惯,转发是一种大爱!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为什么中国撤军,中印边界的最新情况

62年,中印战争中国胜利为什么还丢了藏南?

中印62年边界战争前,中印领土争端涉及两块土地,一块是大家都知道的藏南麦克马洪线附近,另一块是位于新疆和印控克什米尔接壤的阿克塞钦地区。两块地方有接尽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毛主席战前开会所说的∶“中国人都知道,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小学课本里写着哪,连小娃娃都知道,不能到了我毛某人的手里就成了930万平方公里,凭空少了30万平方公里,你们不能让我背着卖国贼的罪名去见祖先”。

我们真是象有些人说的那样蠃了战争丢了土地吗?如果那样的话,为什么至今印度感到屈辱?把中国视做最大威胁。我来告诉大家真相吧。 一、 东线西藏麦克马红线附近 这里的战争是在自西向东的三点进行∶亚东、达旺、下察偶 历史上,中、印在这里从来都没有进行过边界划分,是一笔糊涂帐,我国声称拥有的邦迪拉、德让宗等地,虽然有藏民居住,在历史上我们从来没有拥有过,也没有在那里设过政府机关。

据说西藏政府几百年前在这里收过税,外交争端涉及9万平方公里,但双方打仗争夺的地方是不到4万平方公里不毛之地,如果按麦线的划分,我们的边境除达旺一带外,包括亚东等地都要给印度,印度的领土主张实际到了我们西藏的错那县这里。我们能答应吗?亚东、下察偶等地我们始终牢牢把握着。至于很多人说的水草丰美之地,是印度的提斯谱儿这块地方,那里几千年来始终是印度控制的地方,你能说那是我们的地方吗?

我们所说的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实际是一种策略,是为了在谈判中增加筹码而已,是人们打官司常用的手段。实际上,很多地方,属不属于我们,我们自己也不知道。62年战争后,我们只是在主战场达旺一带后撤了,撤到了战前实际控制线。但我们的边防哨所实际是朝印度方面挺进不少,其他地方基本没后撤。 达旺至下察偶一带,最多3万平方公里,谁要是感兴趣可以自己拿某些喊着丢失土地的人提供的地图,用比例尺去算一下,看看有多少。这里是喜马拉雅山的南山坡,的确是不毛之地。 亚东在中、印、尼泊尔三国交界处,号称“西藏的江南”,是我们的传统领地,我们并没有丢掉这里,现在是一个西藏的一个县,有解放军驻扎。

这里靠近锡金,我们所声称的9万平方公里,也包括锡金在内,因为锡金曾经归西藏管过,锡金属于我们吗?我们自己也不清楚。但我们至今不承认锡金是印度的,而把它当作一个独立国家。 二、 西线新疆阿克赛钦地区附近 这块地方现分别属于新疆和西藏,边界离新德里400公里左右,斑公湖一带战前印度有驻军,是不是印度固有领土,我也不清楚,现在被我们占领着。印度在这里丢得领土最多。 这里的土地争端涉及土地面积约为21万平方公里,印度声称是30万,历史上曾经是属于印度的克什米尔,至于是怎么落到我们手里的,我没看到过有关资料。这里比较荒凉,但我们在这里取得的实地是最多的。原本在这里打仗是策应东线的主战场的,是个威胁新德里的战略,据说是刘伯诚元帅的主意。印度在这里并没有怎么挑起事端。这里也是现在领土谈判分歧最大得地方。今天,印度人说克什米尔是印、巴、中三国占领就是这个原因。

印度当年是既要这块地方,也要让我们让出藏南的亚东、达旺、下察偶等地,我们当年作战,是两线作战,都胜利了,在藏南达旺那里是主战场。 在中印双方的领土争端里,涉及约30万平方公里,我们占着26万左右,印度在战争中没有达到他们的主张边界,而且还丢了一些战前还控制的土地,这是他们一直感到屈辱的原因。这场战争后,双方领土实际控制和战前变化很大,我们除在达旺一带的不毛之地撤回到了战前实际控制线,其他都向印度方面扩张了。我们的实际控制地方还比战前多出许多,你说我们吃亏了吗?我们的政府总不能说我们侵占了别人多少多少土地吧。真正得到好处的人是不会说的。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为什么中国撤军,中印边界的最新情况

中印战争结束后为何中军队撤出藏南地区?

  关于中印战争有人说,如果用战略目的与战争的结果来比较,可以说中国输了,因为中国丢了藏南地区。这听起来似乎正确,但其实这些人对中国当时的战略设想基本上是一无所知。
  要理解中国在中印战争中的得失,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真的想控制藏南地区吗?
  从官方的表面言论看,中国似乎确实想在东西两线占便宜。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而已。在这一表象之下,是中国与印度进行谈判时掌握着的另一条底线。其实,早在战争爆发前,中国政府就向印方提出,要用以土地换土地的办法解决中印边界争端,其中,中国的重点是确保战略要地阿克赛钦地区(印度对此也有领土要求)列入中国版图,而不是藏南地区。可以说,以放弃藏南为代价换取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阿克赛钦地区,是中国方面一开始就定下的战略目标。
  实行以土地换土地政策,这是中国从一百年来的痛苦经历中得出的教训,即不能用武力把边界强加给它国,尤其是弱小邻国。此前,这一政策在中国对巴基斯坦、缅甸等邻国一系列边界谈判中取得了成功,并因此建立了与这些国家的良好关系。但印度从一开始就拒绝中国的建议,坚持其东西两个方向的领土要求。特别严重的是,印度相信凭其武力可以轻易击败中国,实现其领土要求,而国际社会对印度的实力也很有信心,于是印度在边境地区错误地实施“前进政策”,并与中国边防部队发生了一系列小磨擦。
  中国最终动用军队发动进攻,一方面是因应印度的军事冒险,另一方面是击破印度的自大幻想,迫使印度正面回应中国以土地换土地的边界处理方式。战争的结果是,印度的“前进政策”彻底失败,中国的以土换土政策却赢得了实现的空间。特别是在近年中印关系好转的情况下,以土换土具有更大的可能性。
  在取得战场主动后,中国主动向后撤军,就是为了表明战前的以土换土方式仍然有效,从而为和平解决留下出口,并在印度“前进政策”废墟之上为将来的边界谈判定下以土换土的基调。因此,中国实现了战争和外交路线的战略目标,达到了军政全胜的效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军队的主动后撤,消除了印度(短期和长期)重新集聚力量发动反攻的动机,避免了因为几万平方公里不易坚守的土地而把中国拖进长期边界战争的可能性。边界战争总是痛苦的,代价是巨大的,中越战争就是一个例子。
  如果当年不离开藏南,那么四十年的时间足以使这个地区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绞肉机之一。其后果不仅是中印双方两败俱伤,而且很可能使西方和俄国势力进入这一地区,使印度成为反华势力对华战略的前驱,致使中国面临极其不利的国际环境,这显然是毛、周和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退出国籍的影响(退出中国国籍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