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提问我很喜欢。
不止电子音乐在商业化,例如流行音乐及最近大火的Rap或说唱也在商业化。商业化永远是音乐界不可绕开的一个命题,音乐制作人如果没有使自己音乐变现的能力,最后往往会被其他人所取代,因为你,根本没有资本走下去。
所谓音乐排行榜上的制作人哪个不是被资本推着走的?
但是,电音商业化及音乐商业化不代表着粗制滥造。电音可以作为一个人的精神食粮,但也得作为制作人们的收入来源。资本力量的加入使得绝大多数签约音乐公司的电音制作人没有了后顾之忧,更新、更换自己设备的钱也有了着落,但是,电音制作人还有另一重身份——DJ,他们得每天在世界上飞来飞去参加演出已获得公司的继续支持(或者说资本的支持),反复地接受公司预定的Booking(计划演出)。
Avicii的自杀给DJ&Producer们敲响了警钟,高密度的演出真的还要继续下去吗?我们看到的往往是我们所敬重的音乐人在演出台上尽情表演,却忽略了台下他们创作电音时的孤寂与残忍。很多人羡慕DJ这个职业,但是,你能忍受下来吗?
很高兴电音界的今天有了资本的加入而变得“热闹”起来,但是过于急躁的投入,可能会得到不好的结果。
总结:电音文化的推广必然引进资本的推动,有钱才可以营销、有钱才能创造影响力,不过也得着眼未来,电音不是一次性生意。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电子音乐商业化就是酒吧用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