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的毒是怎么产生的,河豚为什么没剧毒

文|科学虫洞

有一种遇到危险就会把自己鼓成气球的鱼,看起来萌态十足。它有着锋利的牙齿,能轻松咬断铁丝,它身怀剧毒,仅0.5mg即可使人丧命。这种鱼,就是河豚。

让吃货欲罢不能的河豚

古时候的人们也知道河豚的毒性,但从古至今都有人忍不住贪吃河豚,不少人更是为此付出了生命。

日本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喜欢吃河豚的国家了,在公元1592年,丰臣秀吉发兵远征朝鲜,没想到许多士兵因为贪吃河豚丧命。

这种不体面的死法不但影响武士的形象,还降低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了避免再发生类似的悲剧,他只好下令禁止武士吃河豚。

在今天,日本河豚餐饮业有一套严格的标准,想要购买处理河豚,必须先取得专门的资格证,一般人还真处理不好河豚。

在我国,吃货们食用河豚也有悠久的历史,美食家苏轼就曾经写出了“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诗句。

作为长江三鲜之首,每年春天都有吃货争先恐后地品尝河豚,鲜嫩的鱼肉无疑是人间美味,但有时因为处理或认错品种,就会导致中毒。

河豚体内的剧毒怎么来的?

河豚被列入全球十大毒物,它的毒性为什么那么强,这种剧毒是与生俱来的吗?

其实,河豚的毒素并不是自己产生的,而是跟生存环境和食性有关。河豚主要生活在水的中层或底层,不管是海洋还是江河都有它们的身影。

而河豚毒素是由一种叫做“假交替单胞菌”的细菌产生的,这种细菌广泛分布在海水环境中,比如沉积物或浮游生物碎屑。

贝类等生物生活在这些物质附近,通过摄食,体内也携带了这种细菌。而这些含有有毒细菌的生物,又在河豚的食谱上。

河豚食性比较杂,主要吃贝类、甲壳类和幼鱼,它们日复一日地食用着携带有毒细菌的食物,体内也就蓄积了大量的河豚毒素。

在繁殖季节,河豚的毒性达到最大,并且雌性的毒性大于雄性。一只河豚身上,最毒的部位是卵巢和内脏,除此之外,血液、鱼皮、眼睛等部位也含有毒素。

为什么明知剧毒,人类还要拼死吃?

河豚毒素是毒性最强的神经毒素之一,致死剂量非常低,而且一般的烹饪方法比如腌渍、日晒等,都不能破坏它,中毒之后缺乏有效的解救措施。

中了河豚毒素的人,快的话30分钟之内就会发病,慢一点的也只有3到6个小时,发病非常急,如果抢救不及时,那么受害者最多只能活几个小时。并且,由于河豚毒素不作用于心脏,中毒之后,受害者虽然极度痛苦,但意识却是清醒的。

值得一提的是,河豚毒素并不只存在于河豚身上,也存在蓝圈章鱼、芋螺等动物体内。这种毒素可以帮助它们保护自己或者捕食。

河豚体型圆润,受到威胁时会迅速吸入水或者空气,让自己膨胀成一个球,以此恐吓敌人。同时,锋利的牙齿和毒素也是它们的大杀器。

这样看来,河豚实在是不好招惹,但吃货们却一点儿也不怂,冒着中毒身亡的风险也要品尝河豚的美味,并且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为什么人们明知河豚身上有剧毒,却还是拼死都要吃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当然是,河豚确实是一种让人又爱又恨的美味,让吃货欲罢不能、割舍不下。

河豚的肉脂肪少,肉质紧实鲜香;而河豚的皮则饱含胶质,同样是优质的食材;就连鱼骨放到锅里炸一炸,也是一道好菜。

河豚身上的河豚毒素,是食物蓄积和体内微生物共同导致的,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通过养殖技术降低河豚身上的毒素浓度。

你可以发现,养殖河豚的毒素含量明显低很多,再经过无毒加工处理就可以安全食用。

最后提醒大家,食用河豚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渠道,别因为贪吃而付出生命代价。

————————————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河豚的毒是怎么产生的,河豚为什么没剧毒

河豚有毒,为什么大家还是要去吃呢

河豚鱼味道鲜美细嫩,鱼毒产生的微中毒感使人更觉舒服,所以有拼死吃河豚一说。
学家发现,河豚毒素是河豚鱼吃了含有河豚毒素的海洋藻类,并且通过自身的转化而存在于体内。本来是有毒的河豚,如果将它的幼苗弄到池塘进行人工饲养,它就能失去毒性。但是,如果给它喂食含有河豚毒素的饵料,它就会毒化,从而重新产生河豚毒素。河豚毒素的产生,除了与河豚饵料密切相关,还与河豚本身对毒素的接受机制有关。在同一海域,虽然大量生长着含有河豚毒素的海藻,但是有的河豚吃它,而有的河豚则不吃它,因此就出现含毒河豚与不含毒河豚的差异。
河豚毒素是细胞膜钠离子通道选择性阻断剂。细胞膜钠离子通道的阻断,导致细胞膜去极化,从而特异性地干扰了神经一肌肉的传导过程。体外实验证明,河豚毒素对细胞膜上某些部位有非常强的亲和力,即使是非常稀的溶液(10–8M),细胞膜表面上每平方微米仅吸附几十分子,就可以完全暂时性中断钠离子流透入细胞膜,而钠离子流对神经一肌肉兴奋是必须的,然而稳定状态的钾离子流(它对静止状态的膜是重要的)则完全不受影响。有证据说明,河豚毒素的胍基对阻断钠离子通道起决定性作用。

河豚的毒是怎么产生的,河豚为什么没剧毒

河豚鱼明明带有剧毒,为什么很多人还喜欢吃?

让人吃得不踏实,却又欲罢不能,这才是完美的味觉体验,说的是吃河豚。

河豚真正的名字是“河鲀”,是一种集至美与至险于一身的鱼类。中国民间一直有“拼死吃河豚”的说法,据说过去吃河豚,桌旁要备一桶稀释后的粪便,有中毒迹象立马灌粪催吐。在追求河豚极致味道的道路上,不少厨师和食客用生命做赌注,运气差一点,就是最后的晚餐了。

但河豚又是饕客向往的神物。中国有“不吃河豚,焉知鱼味?吃了河豚,百鲜无味”一说,日本则有“偷人家妻子\惊心动魄又美味\有如尝河豚”的俳句。电影《入殓师》中,老入殓师对河豚鱼白赞不绝口:“好吃啊,好吃得让人为难”。

人都怕死,但在面对终极美味的诱惑时,反倒能表现出蔑视死亡的勇气来。如今河豚的毒性已经被人类熟悉和驯化,普通人不需要交出生命也能来一口。今年4月,人工养殖出的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成为中国首批被解禁的河豚鱼之一。

河豚是暖水性海洋底栖鱼类,几乎所有种类的河豚都含河豚毒素(TTX),这是一种比氰化钾还要毒上500-1000倍的毒素,无药可解。它们主要潜藏在河豚的卵巢和肝脏中,其次为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一旦中了河豚毒,首先会唇齿发麻,接着会恶心、腹泻,手脚僵硬,最后全身不能动弹,中毒者直到临死之前意识仍清楚,但不久后就会意识消失,停止呼吸。

河豚的历史,是一部关于禁忌与突破禁忌的历史。中国人很早就知道河豚有毒,“世传其杀人”,但好这一口的仍前仆后继,宋代的士人中,吃河豚成为一种时尚。

同样疯狂的还有日本人。早在1590年时,丰臣秀吉征伐高丽,军队集结于下关,兵士食河豚,因料理不得法,许多士兵死于河豚毒,险些溃不成军,丰成秀吉于是颁布了禁食令。时至今日,这道依然有效的禁令让日本皇室无一人品尝过河豚。明治时期,政府严令禁止河豚买卖,但禁令没能剥夺民间寻求极致美味和快乐的权利。

1888年,时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一尝河豚美味并为之大感惊艳,便首先在日本山口县解除了不准吃河豚的禁令。在光明正大吃河豚的道路上,不少日本人都献出了生命。据纪录片《河豚:一种渴望的味道》,从1900年有统计开始,已有6000人死于河豚中毒;1958年,许多未经训练的日本厨师尝试做河豚鱼,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289人中毒,其中176人死亡。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电脑显示器黑屏但灯亮主机正常运行显示无信号「长时间没用电脑后开机显示器黑屏电源指示灯亮没有报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