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庆利教授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电子产品依赖背后的心理原因

来自上海证念健康管理咨询中心主任心理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兼职教授胡庆利先生,是一位从事了3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学习力提升研究的心理学工作者。胡教授将运用家庭教育和心理学的知识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电子产品依赖背后的心理原因,希望本文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在的社会上有五大怪象

一、医院把人变穷;二、教育把家长整垮;三、网络把孩子整疯;四、房贷把年轻人压得喘不过气;五、金钱把人情谈崩。本文我们就来谈一谈网络把孩子整疯这个怪象,谈谈孩子电子产品依赖背后的心理分析以及如何帮助孩子管理电子产品的问题。

适度使用电子产品会开阔我们的视野

随着我们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涌入到千家万户,特别是手机和平板,几乎是人手一台。我们今天所说的电子产品,主要是指手机、平板和电脑,它们已经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了。它们就相当于是我们器官的延伸,帮助我们去了解世界、感受世界,和世界沟通。靠着这些电子产品,我们就能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象、听到万里之外的声音、吃到异彩纷呈的美食,还能够去跟着健身教练去做瑜伽,就像最近很火爆的一个直播“刘畊宏跳操”,每天都会有上千万跟着一起练,一起减肥,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工具本身是没有好坏的,我们也不可能说完全不给孩子使用这些电子产品,那是不可行的,那相当于就是让孩子与世界脱轨,就像是我们之前的闭关锁国一样,落后就要挨打,他会被其他同学瞧不起,觉得他什么都不懂,影响他的人际关系。但是呢,凡事都有个“度”,在这个“度”里面它是健康的、有益的,一旦超过了度,那就会造成危害了。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孩子已经对电子产品成瘾了呢?

在这里我们会给到大家一些判断网络成瘾的一些标准,如果说你的孩子已经手机成瘾了,那么他们一般来而言会包含这样的几个指标

首先、孩子上网的时间过长

那么肯定有父母或家长朋友要问,说那多长算是过长?对于我们小学的孩子来说,如果一天有超过2小时的时间是一直在玩电子产品的,这个上网时间其实是比较长的,当然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还能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和频率,那基本上如果只是长一点,但是家长还能控制,你一说他,孩子还能放下电子产品,那么还是可以的。

其次、电子产品成瘾或者是网络成瘾的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同时会出现一些戒断的症状

我们讲到戒断这个词的时候,它其实是跟瘾症是相对应的,那什么时候我们会成瘾呢?最简单的,我们会来理解说,有的人是抽烟成瘾,有的人是有酒瘾,当然我们还有的人谈恋爱成瘾,还有的人是工作成瘾,那我们说,如果说一个人成瘾之后,他一旦从某一个事情上面停下来,比如说你不让他喝酒,不让他抽烟,不让他工作,他会很难受,跟蚂蚁咬似的,感觉怎么都不舒服,有的人甚至连呼吸都会感觉有问题,这些就是戒断的症状。

如果电子产品成瘾出现戒断症状也是像上述一样,他会很不舒服,它一定是严重的影响现实生活。比如说,我处理的一些个案,青少年的一些手机成瘾的,没法坚持去上学的,这些当事人,基本上他们的作息是日夜颠倒,没办法控制自己睡眠的时间。他们要到三四点钟才睡觉,然后一个上午基本上都在迷迷糊糊中,他起不来,所以他也不想上学,这就严重影响了他的现实生活,包括他的交友,包括他和人的沟通等等,于是在这第五级,我们说他会出现自我的不和谐和人际关系不良。

最后、电子产品成瘾的孩子内在出现两个比较分裂的自我

我们不要觉得说这些电子产品成瘾的孩子,他自己对自己很满意,并不是这样,他们其实自己也很想放下电子产品,于是他们内在出现两个比较分裂的自我,他们经常就就陷入了比较严重的内耗,他想放下放不下来,他想睡觉,但是他又不能去睡,这个就是典型的自我里面的内在的冲突和自我的不和谐,当然他的人际关系,包括跟父母的关系一定会出现问题。如果他已经形成了一天不用电子产品就不舒服,到第八级开始对父母强烈的厌恶,不去上学,连续整天地玩电子产品,并且有很多其他不理智的行为。

比如说这个时候在家里,孩子已经开始产生了暴力行为,如果父母这时候把电子产品从孩子的手上拿走或藏起来的话,这个孩子会变得十分的暴躁,他可能会损坏家里的东西,甚至会打父母,这样的案例我们都碰到过,那么到最后那就更加严重了,到九级和十级通常会会走上一条犯罪的道路,这些都有可能,所以我们要提醒各位家长,我们说在5级的时候,你就已经一定要采取一些方式,如果你自己没有办法让孩子放下电子产品,这时候一定要开始找专业人士,就是一定要懂得心理咨询的一个求助。

那么到八级以上,你自己估计都已经帮不了他了,就一定要去找心理专家,所谓“病向浅中医”,无论是身体上的疾病还是心理上的疾病都是一样,通常刚开始的时候会比较好治一点啊,但是就是你越到后面,其实它康复所需要的时间或者来改变的时间就越长。

这时候,可能有的家长就会说了“电子产品可真害人,让孩子都无心学习了”。这里我就要给这些电子产品喊声冤了,我经常说“行为的背后是情绪,情绪的背后是心理需求”。其实青少年电子产品成瘾的背后是因为他的心理需求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所以他就需要向虚拟世界去寻求,去吸收他所需要的心理营养。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提出,人有各种各样的需求,需求是个体从事各种活动的内在驱动力,这些需求具有较低层次的,比如说追求温饱的生理需求,保全生命健康的安全需求,也包括较高层次的发展性需求,在人际关系中渴望被尊重,在工作中有所成就,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等。一般情况下,只有当个体的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较好的满足后,他的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表现出来。那么,对于如今的儿童青少年来说,他们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都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满足,因为他们较高的发展性的需要,比如说获得同伴的认可、接纳,形成一个小团体,获得父母的尊重理解,这样的一些心理需求就开始凸显出来。

另一个著名的心理学理论自我决定理论

许多个体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自主成就和关系上的满足,这一点相信可能大家也会有所体会,比如我们经常所说的一种理想的幸福的状态,就是能够有一个自己喜欢并且能够胜任的工作,同时还能有一个积极良好的亲密关系,前者就满足了个体的自主和成就的需要,后者则满足了个体对关系的需要。

电子产品依赖的背后存在着孩子的六大心理需求,我们接下来一个一个来分析,我们家长也可以对号入座,看看我们平时是否满足了孩子的这些心理需求。

第一、孩子在网络世界里可以得到价值感和成就感

有些家长现在还奉行着老一套的教育理念“挫折教育”,也不是说挫折教育不需要,只是要得法,只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味地打压他、否定他,显然是错误的做法,这样会让他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价值感和成就感。而在网络世界里,尤其是游戏中就不一样了,每过一关都会有不错的奖励,甚至你游戏技术好还会得到别人的夸奖和赞美,两相对比,那么他自然会更喜欢呆在网络世界里。

而其实培养孩子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也很简单。你还记得你家孩子的许多第一次吗?像是第一次翻身、第一次爬行、第一次走路,你当初是不是很惊喜,很为孩子骄傲?你是否会笑着对孩子说,你真棒!然后来一个爱的抱抱和亲亲。这份喜悦和对于孩子的鼓励和肯定,就会让孩子觉得我很棒、我有能力。还有孩子如果遇到了困难,不放弃并实践很多次了,或者在父母的引导下成功了,父母能及时地鼓励和表扬一下,认可孩子的所有付出,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能行,都会让孩子产生我是被需要的,我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以后遇到困难也会更有自信得再去尝试。所谓的价值感、成就感就是平时的这些小事,日积月累、温情陪伴出来的。

第二、孩子在网络世界里可以得到自主权和掌控感

孩子力量弱小,在现实中处于从属地位,很多事情不能让孩子去掌控,但是在游戏中,他可以无所顾忌地扮演强者,体验现实生活中缺乏的自主权和控制感。特别是如果孩子父母比较专制,喜欢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安排得妥妥当当,这样的孩子更容易在网络世界去寻求掌控感。掌控感的获得往往是从对小事的掌控开始的,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

在做家务的过程中,父母不要给予过多的指导(除非孩子向你寻求帮助),这样能帮孩子在掌控事务中增强掌控感。大一点的孩子要让他学会自我管理,尤其是在暑寒假期间,可以让他自我制定学习玩耍的日程表,父母可以负责监督和提建议,但更多地要让他感觉自己能掌控自己的课余时间,这样孩子独立自主的习惯才能逐步养成。

第三、孩子在网络世界里可以得到试错的勇气

很多的时候,我们从小就被父母管着,这个也不能做,那个也不能碰,孩子一旦犯了一点小错误就暴跳如雷。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很多时候我们要给孩子时间试错。让孩子在错误当中多呆一会儿,敢于给孩子试错的机会,让他们在错误当中明白要承担的责任。比如孩子不想写作业,那就不要催促她,让她知道第二天面对老师,她该如何解释。

我们做家长的,一看到孩子犯错,立马暴跳如雷,坏情绪一步步把孩子击退到不堪的地步。家长不能容忍孩子犯错,坏情绪影响一系列连锁“踢锚效应”,最后导致孩子在紧张的亲子关系中越来越没有安全感。特别是学习上找不到根本原因,孩子学习没有方向,家长只能干着急。而在网络世界中,孩子因为知道是虚拟的,不会受伤,也不会受到父母的责备,他就可以尝试一些在现实中不敢做的事情。

第四、孩子在网络世界里可以得到心理营养

大家可能知道一些儿童青少年特别喜欢玩的商业手游,实际上都是由成百上千位游戏设计师和各类专业人员,包括美工、游戏架构师花费几个月甚至是几年的时间才开发出来的,这些游戏的画面、音效都设计的非常精美,给人以感觉上的享受。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游戏设计和开发当中利用了大量心理学里面的正反馈强化的原理,进行了许多精心巧妙的设置来诱惑你、黏住你。比如说,几乎所有的游戏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目标清晰,容易上手,而且奖励非常及时,设置了各种各样的排名体系,让你非常轻易就能获得成就感,从而获得心理营养。

第五、孩子在网络世界里可以得到人际关系

现在的孩子聊的话题很多,这些话题的来源大多都是网络,孩子可以从电子产品营造的虚拟世界中获取很多的信息,这些都变成了他与同学朋友间的聊天资本。而且现在的网络交友也十分方便,有部分学生可能是性格原因,也可能是父母没有教他如何与朋友交往,他在现实中的朋友很少,而在网络中,比如论坛里、群里,他能很自由、不拘束地交往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一个孩子如果在现实中朋友很少,那么他会在网络世界去寻求人际交往,满足社交的需求。

第六、孩子在网络世界里可以得到情绪的宣泄

我们知道,网络上有很多的“喷子”,他们会把对现实的不满在网络上宣泄出来。孩子其实也有这样的需求,现在的孩子压力还是蛮大的。一方面是学业的压力,另一方面是父母的高期望给孩子的压力。这个时候,如果家长不给他一个释放压力、宣泄情绪的地方,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心理问题。常见的宣泄情绪的方面有运动、美食、旅游等。

而如果这些现实条件都不允许的话,他们就会转向虚拟世界去宣泄,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考完高考的学生疯狂的玩游戏、玩电脑,一玩就好几天,其实这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压力的释放,当然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宣泄方式,我们更多地要以合理、健康的方式去宣泄情绪,而这就需要我们父母给孩子创造条件,不妨隔三差五地带孩子出去玩一玩,陪孩子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或者是去运动场上挥洒汗水等等,这些活动更加健康与科学。

以上就是电子产品能够满足孩子六个心理需求,我们家长不妨对照着这几点去看看,我们是不是在哪方面做得不够?是不是在现实中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

最后,来跟大家探讨一下繁体字的“聽”

大家看一下繁体字的“聽”,是比较符合倾听的原意的,它的左边呢是一个耳加一个王,就是说耳朵是这个所有的器官里最重要的那个器官去聆听,接下来呢,上面是一个十,底下这个字不是四,它其实是繁体字的那个眼睛,是目。十目的意思就是我们在聆听的时候眼睛要专注地看着孩子。然后一心这个意思呢?我觉得是充分地体现了聆听的精髓和要义,就是亲子关系之间,家长用嘴用得太多了,用耳朵用眼睛,用心去聆听孩子到底说什么是很少的。

聆听的要义是用耳朵用眼睛,用全部的身心去倾听你的孩子,他跟你讲述事情,我们是不是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家孩子回到家里和你分享学校里的一些事情的时候,你是不是会显得不耐烦,会心不在焉地敷衍他;是不是会说:“我还有的一点事情要忙,你去写作业。”久而久之,你们之间的链接就会断开,他只能去其他地方寻找链接。很多手机成瘾的孩子,其实起初都是因为亲子关系的淡化,一步步将他推向了手机那一方,唯有用爱与温暖才能将之拉回来。

感谢大家的认真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下篇胡教授将会给大家支招,如何利用暑期帮助孩子走出电子产品依赖,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敬请大家继续关注阅读!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脸上长痘痘到底是因为,脸上反复长痘一年了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