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过全国冠军的象棋选手,江西省象棋棋手周平荣

在中国,几乎任何领域都面临残酷的竞赛。

在你自以为你在某个领域已经很牛逼、很强大的时候,总会找到更加牛逼的中国人,把你碾压。

比如,我泱泱大中华参与人数最多,最为瞩目、最惊天动地的大赛——高考。

浩浩荡荡的参赛选手奔向考场,是每年一度最壮观的风景。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要接受这样的成人礼,用一场大考来检验,你在学校这十二年,到底是寒窗苦读,还是浪费时间。

今年,广东省高考人数多达78.8万人。最终,选拔出了70名“屏蔽生”(理科前50名,文科前20名)。他们是这一场年度竞赛中最拔萃、最突出的佼佼者。

从人数比例来说,他们都是万里挑一的杰出精英,是同龄人知识和智力的高峰。

01

而另一场“智力竞技”,在中国一样有很扎实的群众基础。

中国象棋——几乎所有成年男性都会玩的中国式桌游。据说,经常参与象棋游戏的中国棋迷多达8000万人。

成为中国的象棋县冠军有多难?据说,中国有1347个县,如果把8000万棋迷分摊到这1000多个县里,粗略估算下来,每个县大约有6-8万的棋迷,要在这些棋迷当中成为top1,就是1/80000,那简直是比当“高考屏蔽生”还要难的地狱难度。

纵然,从选材概率上说,成为象棋县冠军的难度甚至可能略高于成为高考状元,但“象棋比赛”和“高考”两个智力竞赛,其胜利者通向的前途和命运,却天差地别。

高考的胜利者,不要说状元,就算排名全省100名,甚至1000名,985、211大学的大门也依然为他们敞开,他们可以自然而然地通过“名校 名专业”的升学通道,迎接一个辉煌的前途;但是,象棋比赛的胜利者,几乎没有什么卵用。不要说县冠军、市冠军,就连省冠军,也很难摸到职业棋类竞技的门槛。

02

我认识的一些棋友,明明具备了“万里挑一”、“十万里挑一”甚至“数十万里挑一”的棋艺水平,却仍然被职业棋坛拒之门外,只能通过微薄的业余赛事奖金、彩棋对局奖金苟延残喘。绝大多数高水平棋友的生存状态,都谈不上体面。

这不得不说是个遗憾:在难度堪比“高考”的象棋竞技中成为最顶尖一批的佼佼者,成为一个县、一个市,甚至一个省的代表选手,其智力水平应该足以傲视绝大多数普通人,可他们却似乎没有取得和智力水平相匹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不少省市冠军,日子过的穷困潦倒,餐风露宿,有的甚至年近五旬还是光棍一条,无依无靠。

既然选择了这个僧多粥少的行当,也许就注定了这样一个无奈的宿命。

棋友们聚餐时,他们常常用一种充满遗憾的口吻抱怨道:凭我的智商,如果不迷恋象棋,而是改行从事其他领域,说不定早就发财了!他们的愤愤不平中,充满了“象棋误我”,“来生不再下象棋”的决绝和咬牙切齿。

但,他们的命运真的是被象棋耽误的吗?

这个问题,可能要仔细捋一捋。

03

是的,绝大多数棋手,都没法凭借他们的棋艺走上致富之路,但,他们这辈子如果从未遇上象棋,他们的人生是否就会更体面,更符合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我看,也完全不见得。

要知道,不少象棋高手的出身非常“草根”,他们也没有接受过多少正规的学校教育,甚至许多人都曾因为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原因暂时中断了学业。以他们的学历和人脉,最大概率的人生出路,也就是成为流水线工厂里的一名普通劳动者,或者成为三和市场、保安大队中朴素而平凡的一员,成为默默无闻的路人甲。

阴差阳错的,他们凭借自己在棋类竞技上的成就和天赋,获得了一技之长,成为了一个领域中的名人,这实际上部分改变了他们原本只能做“厂哥”的命运——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是连“一技之长”都没有的,是浑浑噩噩碌碌无为的,而象棋竞技却给了这些草根们一个求得部分名利的机会。

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期望值”合理。如果你攀比的眼光只是往上瞧,只是对比那些土豪老板,对比那些高学历白领金领,那象棋运动确实很难提供一个让你和这个阶层平起平坐的机会;但如果你攀比的眼光,是与自己的原生家庭,与自己的草根出身相比,那你在象棋运动上的特长确实能带给你有别于同类阶层的虚荣、自由和尊严,哪怕你只是一个“厂象棋比赛冠军”“单位运动会象棋冠军”,这种荣耀标签,也能为企业和单位增添颜面,也未必不能成为将来影响领导印象的职场升迁机会。

另外,象棋运动和绝大多数体育运动一样,都存在极高的淘汰率。只有金字塔塔尖的极少数精英,才能过上优渥的生活,而接近塔尖却没有成为塔尖的选手们,所获得的待遇则是断崖式下跌。但象棋运动比其他运动稍好的一点是,它的从业周期基本不受年龄限制,可以非常非常长——活跃在象甲赛场上的50、60岁选手比比皆是。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象棋运动体力消耗小、从业方式简单等特点,使得具有省市水平的棋手获得了“兼职”的机会(如小型地方公开赛、象棋培训讲师等)。棋手们甚至也未必需要全职地从业象棋运动,完全可以把它视为自由、灵活的“第二职业”,“斜杠青年”式地拓展自己的收入来源。

象棋作为一项“非奥”运动,它不可能获得非常优渥的资源支持,它也不可能像高考那样,翻天覆地地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作为一项古老国粹、古老的智力竞技运动,它依然有着独特的生命力。它虽然没有成为一些棋手所期望的发财工具,但它也绝没有辜负绝大多数热爱它的人们。

拿过全国冠军的象棋选手,江西省象棋棋手周平荣

在象棋界,达不到全国前十名就真的很难以棋为生吗?

在象棋界有一种说话,说这象棋技术达不到全国前十,根本无法以棋为生,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结论放在开头

象棋虽说小众,但也不一定要到全国前十才能以棋为生。很多人不是职业的象棋选手,只是将它当成是个人的兴趣爱好。如果不是象棋界的资深玩家,其实根本就不知道象棋前十是谁,比赛的奖金有限,三百六十行,非状元也能用自己的能力给自己赚取一份维生的工资,如果生活要求很低,更不愁钱的问题。

原因1:辅导班

现在很多孩子会去学习兴趣班,象棋就是其中之一。并且因为会象棋的人不多,所以象棋班老师很稀缺。现在教育培训行业正处于朝阳时期,很多家长为了教育孩子,是舍得花大笔钱财为孩子补课培训,培养兴趣也是其中之一,要赢在起跑线上嘛。辅导班的工资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因为现在无论什么技能培训,培训费用都不算低,即使学生不是很多,也不用太愁资金的问题,是可以很好地维持生活。

原因2:私人授学

即使不在培训机构,有名气的象棋玩家也根本不用担心生源。根本不用全国前十,哪怕是省、市前十甚至前一百都算得上技术高超,周边的孩子回慕名来学习。不仅如此,现在自媒体平台这么发达,象棋家们可以经营自己的社交平台,在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技术,以此吸引求学者,较为成功的自媒体玩家们可以利用热度获取薪酬,如广告费等等。

原因3:比赛的奖金

象棋的知名度可以说是逐年下降,象棋选手们引起的讨论热度也越来越低。明年都有象棋比赛,但知道者寥寥无几。一般来说比赛或多或少会有奖金,奖金随名次的提升而不断增多,比赛的奖金是象棋选手们的来源,当然前几名和炮灰的奖金差距极大就是了。

实际情况

上文说到象棋选手们可有的收入来源,但具体还是得看实际的收入情况。从网络曝光的数据看,象棋选手们的薪酬都还算可以,过得去,毕竟不是什么职业都像明星那样拥有超高的收入,大家都是普通人,拥有一份普普通通的过日子的工资,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私以为也不用为象棋选手们的生活担忧,他们的日子不比大多数人差。

个人认为象棋是我国经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学习象棋不但可以锻炼头脑,而且能够开发潜能,是一种很不错的消遣方式。无论是否为玩家,都可以适当了解并学习这个技能,技多不压身嘛,希望象棋可以越来越好。

拿过全国冠军的象棋选手,江西省象棋棋手周平荣

象棋特级大师的水平都差不多,为什么有些特级大师胜率特别高?

首先说一下取得象棋特级大师称号的途经与方法。

1982年,象棋协会下发的规则是需要取得三次全国冠军,才能申报特级大师。如果一直沿用这个标准,那么只有杨官磷、胡荣华、李来群、吕钦、赵国荣、许银川、王天一7人符合标准。

后来,一切都改了,条件放宽许多,相当于大学扩招,自然也就有了“野鸡”特大。

1、全国个人赛冠军;

2、三年内,两次获全国个人赛前三名;

3、四年内,在协会指定的比赛中,达到规定标准;

4、四年内两次达到胜率规定标准。

这个标准,后两项相当于后门通道。只要有一定的机会,职业棋手都有进来的可能。

怎么样,仔细品味,是不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其实,非冠军棋手的特大称号,并没有实质的益处。

冠军特大,还是都具备过硬实力的。有划时代意义的是杨官磷、胡荣华、许银川、王天一,至于吕钦,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笔者以为,吕钦和许银川相比,还是稍逊风骚。吕钦的棋风泼辣,不拘一格,但稳定性还是有所起伏,所以未列入时代人物。比较水的是徐超、徐天红、于幼华等人,有人会说,陶汉明也挺水的。但实话实说,2000年左右的“陶公子”还是颇具实力,当时很多大赛都进入决赛,可惜都被许银川化骨绵掌一一击败。

非冠军棋手里面,水货颇多。被棋迷津津乐道的则是广东队的哼哈二将许国义和张学潮。自从“岭南双雄”逐渐退出 历史 舞台,广东一片肥沃的象棋土壤上就再没有出现过现象级的棋手。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象甲还是要进行,此二人只能被迫推上 历史 舞台,至于成败,自有天意。

当今棋坛,让对手闻之丧胆的特大只有王天一一人耳,王天一依靠强大的中局实力,坐实了等级分第一的宝座,已经甩开千年老二郑惟桐将近70分,在未来很长时间不会有人撼动其霸主地位。其实,王天一并不是勤奋的棋手,他打 游戏 ,搞直播,还有许多 体育 运动,留给象棋的时间能有多少。所以,他是天赋大于一切的最好诠释者。至于他何时走下神坛,只有时间能揭晓答案。

综上所述,这些人虽然都是象棋特级大师,但真实水平参差不齐。这就好比当下的大学生,有清华北大的天之骄子,有985、211的尖端人才,也有普通本科和大专生混日子的。

套用赵本山一句台词收尾,不看广告,看疗效!

首先获得象棋特级大师称号的都是具有一定的实力和战绩的。

荣升国内特级大师需要满足一些条件,一般常规的获得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荣获全国象棋个人赛冠军。这也是被公认为含金量最高的获取方式。

二,3年内有两次荣获全国象棋个人赛前3名。虽然不是个人赛冠军,但两次获得个人赛前三名,实力也接近顶尖一流水平。

三,4年之内,官方(棋协)指定的赛事中胜率达到75%。其中包括一些大师赛、智运会、象棋锦标赛等赛事。

象棋国际特级大师则需要在一些国际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如亚洲象棋锦标赛、国际大师赛等等。

综上可以看出,作为象棋职业棋手,获得了特级大师称号,都是个人取得过一些成就的,它是个人实力的代表和体现。

如提,特级大师水平都差不多,为何有的胜率特别高? 特级大师获取方式不同也是有细微差距的,例如曾经获得过一次个人赛冠军,并不代表接下来以后的赛事中能保持和延续自己的最佳状态,尤其象棋是一门智力比赛,因而会受一些年龄、思维心态、状态的因素和影响,并且随着年轻棋手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进步,个人很难保持自己最佳的巅峰状态不变。

作为特级大师而言,都是职业棋手,他们的基本功,综合实力,平时的训练等综合水平以常人的角度看应该都差不多,但是竞技比赛本来就是有输无赢,关键是看个人状态和发挥以及状态的保持。

笑到最后的才是实力王!

特级大师,国家大师,好威风好气派!

象棋王中王,碧桂园杯显神通!

五羊杯已经远去,老一代国手早已凋零!

新生代如雨后春芛,遍地开枝散叶,参差不齐!

外号外星人,王天一,个子近一米九,一根葱,鹤立鸡群,笑傲天下,只求一败,象棋棋坛上的一枝独秀,多年等级分高居榜首,厉害了。

曾经的天下第一剑,外号少年姜太公,打败天下无敌手的广东神话般的存在,就是超级无敌的许银川许特大!

什么蜀山少侠郑惟桐,玉面神佛蒋川,六脉神剑赵鑫鑫等等都是新生代的象棋特级大师!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吕钦,柳大华不服老,老当益壮,操刀上阵,与新生代们比一比高低,手谈一局,

姜是老的辣还是嫩的鲜!

五千年华夏从 历史 走到今天,中国象棋早在秦汉之际就开始流行了,明清之际达全盛时期,民国风起云涌,硝烟之中仍有国手级棋手跃上棋坛,争奇斗艳,谢侠逊,百岁棋王,双料棋王,抗战棋王,将棋之命运与国之存亡融合在一起,扛起大旗救国存亡,棋之作用大也!

杨官璘,成名在大上海,擂台摆它个大半年,单挑五湖四海高手,多次在全国赛上名列榜首,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实乃棋坛之霸主古今少有的棋手;胡荣华,年少成名,独领风骚,十年霸,前无古人后恐怕也少有能步其后尘者矣。

时代在进步,象棋随时代,等级划分,垒起一层层台阶,将棋手们划地为牢,距离也越来越远,水平也分若干层次:国际特级大师、国家特级大师、国家大师、一级棋士等等,还有若干业余棋手的等级,如:棋协大师,地方大师,业余一级至九级棋士等等。

越来越复杂了,越来越精细了,越来越进步了。

比赛场就是战场,不是勇者就能胜的,奖杯闪闪亮,鲜花簇拥着你,媒体报到,广泛宣传!

十个指头有长和短,特级大师里也有水货,这水货很特别,这水货有多种因素在作怪!年龄是一道坎,年轻气盛精力特棒,金牌教练手把手教,悟性也高,反应也快,七老八十,一身病痛的老棋手们就只等挨砍的份了,悲哀啊!都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可象棋技艺则大不同,拼体力拼智力拼毅力拼心力拼定力拼运气,年龄大肯定要吃大亏,不服老都不行!行棋多出昏招,坐久了头脑昏沉,这叫年岁不饶人, 体育 运动嘛,有个年龄管着呢,退居二线吧,教教孩子,讲讲经验发挥余热也叫贡献吧,何必千万人去闯那独木桥!

事实上是,即使是特级大师们,水平也是存在差异的,也许这些差异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微小。

就像同样是考100分,有些学生必须要非常努力,状态很好,才能考100分,而另外一些学生则可以非常轻松,以一般状态考取100分。

所以同样的分数,并不能代表不同的级别。

之所以才考100分,是因为卷面上只有100分!

换句话说,同样都是特级大师,并不意味着同样的水平,如果愿意,水平在特大这个级别还是可以继续细化的。

像王天一,许银川,胡荣华他们之所以被定义为他们那个时代的特级大师,是因为一直以来最高的级别只能是特级大师!即使他们事实上超越了这个级别,也没有新的等级来界定他们的水平了。

象棋特级大师的水平真的都差不多?只是在普通人看来他们水平很接近,实际上同样是特级大师也有很大的差距,比如王天一比绝大多数特大有着一先的优势!

在业余棋手看来一先的优势简直微不足道,因为业余棋手普遍都是随意走棋,一盘棋下来都不知道浪费了几先的优势。象棋特级大师一先的优势是什么概念?等于每一盘都让你先走也能跟你和棋,用王天一的话来说就是“只要自己想和棋,谁都别想赢他”!

王天一多年来领先积分第二名的郑惟桐几十分,他这么大的优势绝不可能是跟其他特大“水平很接近”。象棋容错率很低,有时候一步废棋就会造成局面很被动,王天一虽然水平最高,但也有看漏的时候,也不可避免的出现输棋,所以衡量一个职业棋手水平的方式就是积分和胜率,这就是技高一筹的证明!

建议对特级大师按照获得全国冠军次数多少进行排名,这样就很清楚知道为什么有人胜率特高了。

附:二十位男子全国象棋冠军夺冠次数统计

从1956年起,到2019年11月共举办了54届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共有20人54次夺得全国男子冠军,其中1962年,杨官璘胡荣华为并列冠军。期间,1961年、1963年、1967至1973年、1976年停办或者未办成。

从象棋泰斗杨官璘到新棋王汪洋,全国象棋个人赛从1956年到2019年一共举行了54届,其间共产生了20位全国个人赛冠军(按次数多少和夺冠先后为序排列)。

1、(总司令)胡荣华(1960年,1962年,1964年,1965年,1966年,1974年,1975年,1977年,1978年, 1979 年,1983年,1985年,1997年,2000年)14次。

2、(少年姜太公)许银川(1993年,1996年,1998年,2001年,2006年,2009年)6次。

3、(快马飞刀)吕钦(1986年,1988年,1999年,2003年,2004年)5次。

4、(魔叔)杨官璘(1956年,1957年,1959年,1962年)4次。

5、(智多星)李来群(1982年,1984年,1987年,1991年)4次。

6、(东北虎)赵国荣(1990年,1992年,1995年,2008年)4次。

7、(外星人)王天一(2012年、2016年、2019年)3次。

8、(东方电脑)柳大华(1980年,1981年)2次。

9、(飞刀英雄)郑惟桐(2014年,2015年)2次。

10、(小神童)李义庭(1958年)1次。

11、(长白虎)陶汉明(1994年)1次。

12、(拼命三郎)于幼华(2002年)1次。

13、(笑面佛)徐天红(1989年)1次。

14、(乱战天王)洪智(2005年)1次。

15、(六脉神剑)赵鑫鑫(2007年)1次。

16、(玉面神佛)蒋川(2010年)1次。

17、(齐天大圣)孙勇征(2011年)1次。

18、(中象第一高人)谢靖(2013年)1次。

19、徐超(2017)1次。

20、(白面书生)汪洋(2018)1次。

荣获全国象棋个人赛冠军的棋手直接晋升为象棋特级大师,只有夺得全国象棋个人赛冠军的棋手才有资格称为“棋王”。

天赋,比如昨天王天一与孙逸阳那盘棋,从头至尾几乎能走的与人工智能无二,棋感如此精准除了平时功课做得好还能有什么呢?

那是你的错觉,其实差距绝非毫厘之间,不然怎么会迄今为止只有胡荣华大师的十连霸。

我各人认为同样是象棋特级大师,水平都差不多,有些象棋特级大师胜率特别高有以下几点:第一,他们智商比较高;第二,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进攻对方的弱点。第三,他们懂得如何在什么时候攻击和防守。

基础理论水平基础开局中局残局知识都差不多。但是实战中的却有差别。王天一郑惟桐也是特大。等级分第一第二。还有一些等级分十几甚至二十几的特大,遇到王郑基本上能和就不错了。实战能力还是有差别。就像高考数学成绩,平时背公式例题啥的都会。为啥高考有人考145分以上甚至满分。个人能力或者说天份不一样。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农民互联网二十华诞庆典活动情燃东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