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收藏邮票(为什么要收藏邮票)

核心提示:说到“邮票”,浮想联翩。收藏邮票,最初的叫法是:“集邮”。集就是收集嘛,一般的家庭如果没有人在外地工作,是很难有机会收集到邮票的。那时候,最

说到“邮票”,浮想联翩。
收藏邮票,最初的叫法是:“集邮”。
集就是收集嘛,一般的家庭如果没有人在外地工作,是很难有机会收集到邮票的。
那时候,最高档的邮票是“实寄票”,也就是说邮票是实际使用过的。但是,由于一套邮票的分值不同,收集齐一套实寄的邮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此,较大的邮电局,还有一项专门的服务:把新买的邮票加盖“三角戳”,这样的邮票称为“盖销票”。
这一鄙视链中,“盖销票”是远不如“实寄票”的。而未使用过的“新票”,则不在集邮之列。
那时候,完全没有什么“品相”说法。
集邮的全部乐趣都体现在一个“集”字上。犹如现在的河滩寻宝、深山挖参。记得当年为了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邮票,4分值的费了好大劲才得到,高兴得几天睡不好觉。为什么不买一枚盖销票?因为那样即便凑齐一套,也会被人看不起,类似“高仿”。
邮票被称为国家名片。尤其是“记念邮票”和“特种邮票”,所含丰富的知识。现在的孩子很难想象建国初期的教育状况,信息封闭,教材匮乏,在第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丛书出版前,小学生能见到的最好读物是《中国少年报》,因此,邮票所展示的多彩多姿的知识,犹如一股甘泉清流。
邮票的收集过程,是一个学习和丰富知识的过程。是自己亲手搭建一座知识的宝塔。也是向小伙伴炫耀和共享的美好的载体。
76年生肖猴票首发时,并没有人注意它。直到80年,许多地方也没有“增值”。资本介入“邮票”,开始疯狂炒作是中国“股市”的“垫场戏”或“预演”。
从那时起,集邮变成了囤积。性质也与集邮大不一样,开始出现“四方联”“整版票”,发行量也大幅剧增,从猴票的300万到后续的生肖票的1500万,再到3000万,仍供不应求。
邮票变成了投资的性质,所以开始讲究“新”、“多”、“全”。其文化属性退居次要地位,更多的人着眼于其“增值”的概率和频次。做为标杆的现象,“猴”票绝对功不可没。价值由8分涨到上万!
现在邮票的主要功能在投资,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很明显邮票已经是行将退出历史舞台了。其文化教育的概念也已做古,成为“记念”。
扔了固然可惜,
欲留给后人?还是算了吧。自己的“宝贝”自己珍惜。
断、舍、离。人到晚年,是一个不错的处世之道。

83年年末,开始集邮时,只是买一套两套,回来自己家庭独立生活,收入相对增加了,85年开始对爱好集邮加大投入,开始预订两个方联,到91年开始研究一些版票,基本都是比价格稍微高点的版票,或是把按照当时价格出售,几个方联,换取版票,总之,基本不花钱投入高价邮品,所以没有什么高档的邮票。但是,却收集了不少印刷变体邮票,很值得研究,虽然集邮现在不景气,留着自我欣赏,留着自我纪念,看看挺有意思的,不行就留给女儿的女儿,留个纪念!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